Tag Archives: 不推薦電影

《終極戰士4》 別被「掠奪者」騙了

科幻電影《終極戰士》系列是虛構的外星生命。於1987年的電影《終極戰士》中首次引入,成為地球戰士對手,基於前三部《終極戰士》的科幻動作片的票房前往觀賞,發現這是一部負面評價很多的電影,有很多電影問題待釐清。以預算8800萬美金拍出如此不堪劇情,全球票房1億1千萬,肯定賠慘了。

首先,這部電影完全打破了之前幾部《終極戰士》的觀眾熱切期待,為「終極戰士系列電影」的第四部電影,此前的三部電影為《終極戰士》(1987年)、《終極戰士2》(1990年)和《終極戰士團》(2010年)。

最早是一部1987年《終極戰士》(Predator)是科幻驚悚動作片,由約翰·麥克蒂爾南執導,阿諾·史瓦辛格主演的艾倫·薛弗是美國特種部隊小組長,奉命率隊前往中美洲叢林執行秘密救援任務並蒐集情報。在任務完成時,途中遭遇不明敵人侵襲,小組成員接連被殺,僅剩艾倫與女戰俘兩人。艾倫在跌落泥水池後,終於發現對手是身著可隱形盔甲的外星戰士(即終極戰士),而且無法「看到」全身沾滿泥漿的自己。艾倫利用地形地物布置陷阱,歷經許多艱險後,終於逃過了終極戰士的微型炸彈,而被美軍救起返國。史蒂芬·霍普金斯執導1987年6月12日在美國上映。電影上映後獲得非常成功的票房,預算1500萬美金,全球票房9800萬美金。

1990年《終極戰士2》由凱文·彼得·霍爾再次扮演終極戰士(捕食者)。故事設定在1997年,講述終極戰士降臨洛杉磯,捲入毒販與警方的鬥爭中,最終被哈里根警長消滅的故事。片中的終極戰士有講英語的能力,這是其他終極戰士系列電影中獨一無二的一個設定。預算2000萬美金,全球票房5700萬美金。

第三部《終極戰士團》(Predators),也稱為「終極戰士3」,是2010年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科幻電影,導演尼莫蘿兒·安塔爾,由阿德里安·布洛迪、托弗·格雷斯、勞倫斯·費許朋等人主演。背景設在與第一集主戰場近似的外星叢林(叢林戰),主要角色多有軍事背景,如同第一集裡的美國特種部隊,其持有的武器——滾輪機槍、雙輕機槍、狙擊槍等——也極接近第一集裡各角色,他們誤觸的叢林陷阱,是阿諾在後段用來撂倒終極戰士的升級版,吊滿人獸屍首的陣地毫無疑問地是第一集被剝皮的美國特種部隊翻版,眾人撤退時一路翻滾摔落到湍流裡,是阿諾也有過的遭遇,日本黑道拿武士刀與終極戰士決鬥擺明了要呼應第一集裡獨自斷後的印地安人,光是看到這些片段,就讓人覺得值得,以這點來說,《終極戰士團》確實比較符合原來的精神,有人性的暗中較勁,預算4000萬美金,全球票房1億2千萬。

目前《終極戰士4》 可能問題提出如下:

  1. 故事有問題:外星飛碟進入地球是意外?還是故意?不清楚。外星人身上有人類DNA意義為何?不知道。外星人叛逃的「追捕」演變成「綁架」地球小孩?理由不清楚。最後留下一個秘密武器的作用?無里頭。
  2. 角色有問題:這是誰的故事?是主角?還是「瘋子特攻隊」?為何女博士開始是學者,結束變成「神力女超人」?女博士的身分與作用不清楚?男主角角色說是特種人員,但是表現卻像是痞子?耍帥?瘋子特攻隊的人員學電影《天龍特攻隊》,卻沒有每人凸顯的個性,幽默搞笑耍嘴皮沒有弄清外星戰況的緊張,扭曲類型電影的架構,說是「混搭」,也太牽強。
  3. 演員有問題:主角是模特兒出身,有帥勁,卻無戰鬥力。演員表現幾乎沒有自然性又戲劇性的要求,只因沒有適時演技表達當時氣氛。演員的演技非常的不貼切,或者說是角色的陳述不真實,男主角是一個特種部隊的軍人,但是他所呈現的態度是非常的玩世不恭與不專業。其中的女主角是一個生物學家,初見看來文弱,但是到最後居然能夠像女超人一樣又打又跑又跳,真是很奇怪的人物性格與能力的轉變,卻沒有更清楚的交代。
  4. 類型有問題:延續前幾集的類型,這集變成《天龍特攻隊》搞笑胡鬧片,空有科幻動作場景,卻是非常搞笑的戲劇張力。讓人想念前幾集的阿諾。嚴肅有戰鬥力。電影剛開始介紹人物的時候這個瘋狂小隊的每一個成員都非常的搞笑,把原來期待是一個動作片,科幻動作片的氣氛完全搞砸,與其說是諷刺或是反諷,非常的不能夠讓人與科幻的劇情聯想,在預告片中就看到一些人態度有點像是搞笑,覺得奇怪,於是去看,終極戰士應該是一個非常專業的科幻電影,結果看完大失所望發現是個胡鬧片。
  5. 視覺美學有問題:這是科幻動作片,有激烈的殺戮場景,可以接受,但是有許多拍得過於血腥噁心的畫面多次,不知是否受到近來殭屍片、靈異驚悚片的影響?但是,對不起,類型觀眾能接受的類型表達程度不同,拍片前先弄清楚再拍。
  6. 道具有問題:有大小型飛碟,有各種前幾集終極戰士的裝備,但是,通常新武器出現前要觀眾知道武器性能與用法,這次電影中的似曾相識手臂手環武器及彈出來的小金屬球(有隱身作用)卻不知是何種武器?飛碟「能場」出現讓角色受傷,是何道理?哪兩隻外星狗怎麼回事?不認主人卻認地球人那個女博士為主人。終極戰士中的面具、手上的武器、以及個會隱身的小金屬球,這個小球為何能夠讓人隱身,主角吞下小球之後,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而最後在劇中女主角也能夠隱身,是不是也吃下了這個小球?有非常多的疑問在這些外星科技的飛船、武器、太空艙、種種的道具看起來十分的嚇人,但是它的功能並沒有傳清楚的交代,所以看起來一頭霧水。
  7. 配樂有問題:配樂有些耳熟,有點不搭,有些陳腔爛調。
  8. 導演有問題:導演運鏡取景有專業的問題,花了8千多萬巨資,空有熱鬧,卻不知為場面調度有些奇怪。電影中剛開始的前30分鐘有非常多的演員是近景拍的,但是專業的近景(close shot)應有其作用。總的來說,一個好的電影必須由好的演員,但是從主要演員到其他配角都有點奇怪,例如穿制服的軍人不知是屬於哪一個單位的,有個領頭的黑人不知階級,卻是像痞子。在實驗室中有非常多穿白衣服的工作人員,裝模作樣在那邊,最後全部被外星人戰士一個一個殺死,真是莫名其妙。特別的是,片中特別安插了一位患有妥瑞症,同時帶點神經質的角色,讓對白間不時開妥瑞症人的玩笑,顯示導演編劇對於挑戰禁忌話題的不適當性,一方面安插眾人吐槽妥瑞人講話不清楚,另一方面妥瑞人也沒有解釋的機會,僅用笑話簡單帶給,雖然這不是一個故事重點,但也讓人懷疑其用意。總之,這部電影是非常的讓人失望的一部電影,不值得大家去看!!!除了妥瑞症的編排,劇情中也不時穿插類似人們現實生活的矛盾情節與嘲諷元素,整個故事就在這樣充滿玩笑和爆炸、打鬥、追趕中進行,讓人對於全片的感受處於一種詭異的不平衡下結束。雖然場面娛樂性很高,但就故事的深度、內涵、核心價值來說略遜多籌。劇本故事原來說是一個叛逃的外星人來到地球,然後被後來外星人追殺,這位後來外星人,但是最後卻目標轉向為地球上的小男孩,也就是說明當初的外星人他的目標是非常的不清楚,或者是編劇在陳述給觀眾時非常的不清楚解釋,終極戰士為何來到地球的原因?所以後面父親主角為了爭奪兒子跟外星人作戰的理由非常牽強,和所有瘋狂小隊的搞笑也是覺得和整個氣氛非常的不能一致,為何劇本會出現這些不專業的軍人,說是犯罪罪犯。如果 帶著看前幾集的心情來看這一次的終極戰士,將是非常失望的。

《媽媽咪呀!回來了》真是讓人昏沉的電影!

《媽媽咪呀!回來了》(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故事描述女主角唐娜青春年少時為何會讓女兒有三個爸爸。

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個海岸,然後看到岸上的大房子,女主角在寫邀請卡,聽到一大堆自言自語的聲音,觀眾於是知道,這裡要辦一個很大的舞會,但是,時間一轉到1979年的大學畢業典禮,一個不認識的女的叫唐娜準時出席,上台講話,說「人生世事難料」,然後脫畢業禮服開始唱歌跳舞,於是我們知道這個電影歌舞片正式開始,但是我們沒有想到校長也開始又唱又跳.這時候電影還沒有正式開始進入劇情,倒有點像是進入印度歌舞片的橋段。

後面就開始混亂看不懂了。

電影一開始都是用唱歌來說故事,對於沒有看過第一集人來說,這第二集可能是一個看不懂的考題,因為緊接而來的剪接,考驗觀眾的辨識能力。

慢慢發現這是一個現在與過去交互陳述的故事結構,唯一麻煩的事情是演員,現在式的老人和過去式的年輕人在造型、臉型上差別甚大,因此除了名字可以辨識外,這種出現許多「平行世界」的匪夷所思情節,光是三人Harry、Sam、Bill年輕時的長相及裝扮就十分不一樣,其他就讓人有點時空混亂。

許多特殊的剪接技巧是一個錯誤的示範,這部電影不像是【衝擊效應】(Crash)中的奧斯卡最佳剪輯獎的方式,【衝擊效應】的剪接讓人看不出來有剪接的痕跡,但是它是多線平行進行,觀眾可以理解,但是這部電影卻是時空交錯的人物造型各異的平行時空,有太多的演員出現卻不知道他們的目的,需要看過第一集電影,但是這是10年前的電影,2008年電影《媽媽咪呀!》,考驗觀眾的記憶能力,因此這部電影票房是值得懷疑的。

有一些電影的歌曲並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除了第一集的阿巴合唱團的內容,其他許多新的歌曲對於現在的成年觀眾與年輕觀眾似乎不能引起多少興趣,許多MTV的電影場景削弱了故事劇情陳述,雖然他是歌舞片,但是卻失去第一集的戲劇高潮,原來,這一集是要告訴觀眾主角唐娜女兒為何有三個爸爸的原因。

但是這並不是觀眾關心的,還好最後金獎影后梅莉史翠普出現,挽救了電影的薄弱劇情,平行時空的現場表現,讓人看到了電影中的舞台劇,百老匯的歌舞,也許最後一場在海上的大規模歌舞,想要挑戰《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橋上舞蹈表演。

另外挽救了整部電影價值的是老明星雪兒的出現,這部電影較之第一集的戲劇吸引力更加薄弱,因為選角是依歌唱舞蹈決定,因此許多新人的演技並不是很好,「角色選錯,電影就失敗了一半」,相對的三位巨星男明星的表現也非常牽強配合,皮爾斯布洛斯南、金獎影帝柯林佛斯以及史戴倫史柯斯嘉則分別飾演可能是她的爸爸的山姆、比爾和哈利。如果不抱得很大希望去看這部電影,倒是可以接受,未看過前一集的觀眾,很難領會其中的感動。

劇情主線

現在時間的卡洛凱利小島,蘇菲薛登(亞曼達塞佛瑞)在她的繼父山姆(皮爾斯布洛斯南)─也是可能是她三個親爸爸其中一個的支持下,用盡全力實現第一集唐娜(梅莉史翠普)的夢想,那就是建她當初從無到有建立的民宿。

蘇菲為了紀念母親,打算將建成一家叫做貝拉唐娜的豪華民宿。唐娜的兩名閨蜜譚雅(克莉絲汀巴倫絲基)以及蘿西(茱莉華特絲)來到小島,參加飯店盛大的開幕派對,但是蘇菲的飯店經理席恩佛格先生(安迪嘉西亞)向她警告,有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襲。

當這座小島受到大風大雨的襲擊時,蘇菲精心計畫的開幕派對被毀於一旦,更糟糕的是,前往小島的交通完全遭到阻絕。

正當蘿西和譚雅很努力想要鼓勵蘇菲重新振作精神時,天空突然變得一片晴朗,一支船隊也從湛藍清澈的海面向小島駛來,船上有超過150個準備縱情開趴的漁夫,另外還有比爾(史戴倫史柯斯嘉)、哈利(柯林佛斯)以及蘇菲的男友史凱(多明尼克庫柏)。

這一群人的喜相逢又加上了一個出乎意料的驚喜,那就是蘇菲長久以來缺席的外婆,風華絕代光芒四射的露比(雪兒)聲勢浩大的來到小島。當蘇菲站在這一切緣起的貝拉唐娜飯店前面時,她覺得自己從未和她母親如此親密。

外婆雪兒(Cher)乘坐直升機出場。把《媽媽咪呀2:再次出發》變成一場流光溢彩的卡拉OK聚會。

副線回憶

回憶伊始,1979年唐娜(Lily James)和閨蜜譚雅(Tanya)及羅茜(Rosie)從牛津大學畢業。為了慶祝畢業,她們開始充滿激情地唱起明顯走調的《When I Kissed The Teacher》:這是在2008年的《媽媽咪呀!》中,Abba最有名的單曲,被用完了之後,因此不得不湊合用一些不那麼出名的單曲和專輯曲目。

唐娜一畢業,就興致勃勃地在歐洲踏上她的冒險之旅,先在巴黎的旅館中邂逅了Harry,之後,唐娜來到希臘,因為錯過船的班次而偶遇結實性感的瑞典水手比爾(Bill)。最後才在下著傾盆大雨的島上馬廄中認識了薩姆Sam。她在當地的小酒館找到一個當歌手的工作,也在一間破舊的農舍找到落腳的地方。但是當她發現山姆其實已經和另一個女人訂婚之後,她就傷心欲絕。譚雅和蘿西為了安慰她們的好姊妹大老遠跑來這座小島,但是結果卻發現她根本就不需要她們的安慰。當她向她們揮手道別時,唐娜已經知道她肚子裡懷了小孩,所以對人生又充滿了樂觀與希望。

這部電影以時空交錯的敘述手法呈現在過去建立的感情關係是如何呼應如今的現實狀況,雖然補足了前一集內容的不足之處,但是有些混亂不清。

該片的主體拍攝於2017年8月12日在克羅埃西亞開始進行,其取景地包括維斯島。演員們於2017年10月在英格蘭薩里郡的榭珀頓製片廠相聚拍攝(明顯是棚內場景),真是匠氣。

《媽媽咪呀!》是2008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票房高達4.66億英鎊(6.1億美元),成為了英國有史以來賣得最快的DVD。然而,這些都無法改變第二集粗製濫造的事實:爛俗的情節、糟糕的唱功,以及無視與故事是否有關而強行插入的Abba曲目,一起混雜刺激著觀眾的神經,在第一幕與第二幕交代不清的情形下,許多觀眾都睡著了。

《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 荒謬中苦撐的哲思 (以下有雷,小心閱讀)

《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是一部改編自漫威漫畫旗下的超級英雄團隊復仇者聯盟的電影,由漫威影業製作及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這部電影是《復仇者聯盟》(2012年)和《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015年)的續集,但是真正講起來,應該是《奇異博士》的續集,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19部電影作品。電影由羅素兄弟執導,克里斯多佛·馬庫斯與史蒂芬·麥費利負責撰寫劇本。電影主演幾乎包括所有漫威的宇宙英雄。

該片的發展是從漫威影業在早期的電影中引入無限寶石和無限手套爭奪起。這部電影講的是一群超人英雄如何面對宇宙中一個巨大的神秘薩諾斯黑暗勢力,這個勢力是要消滅宇宙中過半的人口,主要是認為宇宙中人口太多糧食需要不足,所以需要人口減少,因此到各處毁滅星球,已經毁滅了許多星球,因此引起星際間的反抗,但是,這個主要的力量來自於他手套中的寶石魔力,他需要六顆魔幻寶石完成他的任務,而這些寶石分散在宇宙中各星球上,其中當然也有在地球上,因此他在星際間找尋寶石,毀壞星球的過程中,最後來到地球,和超人們做一決戰,連最近出現的黑豹也加入。

這個故事的架構基本上沒有太多問題,主要問題出在每一個超人英雄出現時候,所扮演的角色通常都是不正經的荒謬,為了討好觀眾,所以許多英雄人物的個性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嚴肅的面對外來敵人,一方面陶侃自己的合作伙伴,所以裡面故意安排了一些幽默打混的對話,看起來十分的荒唐,因此,許多觀眾也因為這樣的荒唐而發出笑聲,迎合了漫威集團在創作這種無厘頭的英雄巨片想像出來與寫出來的貧乏,例如綠巨人浩克在以前的電影中,他是因為精神分裂或者是受到外力輻射的影響而產生特異能力,但是在這部電影中,他居然是靈魂附體的另外一個思想體,完全不知道這個浩克所扮演的角色目的,但是可以顯而易見的,他是這片中眾多英雄中的丑角,為了緩和緊張,製造冷幽默,如此的觀點,整個電影中的英雄都是丑角,似乎沒有人真正在面對外界產生的壓力,所以這部電影的眾多角色是十分荒唐的,例如黑豹打開部分能量防護罩的決策,造成決戰的崩潰,只是為了滿足一群英雄在觀眾前面蹦蹦跳跳打打殺殺的娛樂快感,顯而易見漫威集團在劇本的創新上面,已經到了乏善可陳的地步,當然最後結局許多英雄超人都死了,不知道下一部漫威的英雄電影這些英雄如何復活?

眾多英雄混跡宇宙,自從雷神索爾出線後,人的世界與神的世界沒有界線,或是說,奇異博士出現還有靈界的鏡像原理,當所有超人聚集此片,空間距離消失,次元差異消失,但是鋼鐵人還是人身,只是心不同,所有的英雄似乎突然失去原有的特質,都是肉身軀體,所以當然也會面臨消失,終極生死的恐懼重新瀰漫全部超人,不死的神話重新被編劇操弄。

英雄的生生死死在電影的編劇手中是可以反反覆覆的,只要他能夠說出一個讓觀眾相信的理由,這種操弄觀眾情緒的手法,是不值得觀眾去認同的,在真實生活中的人物,必須要有勇氣去面對真實的問題,而不是插科打諢的在問題中敷衍了事。這樣的想法,可以有觀眾應該有不去看的理由,過度弱化觀眾的智慧,只是一個包裝精良在動畫世界中的一個影像商品。

但是,如果說這部電影有可看的地方,應該是他在整個劇情中所標示的主軸,也就是,消滅星際中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口過多、生活品質過差的這樣一個偉大理想,因此他有理由去消滅一半的宇宙人口,這個理由看似堂皇而可以理解,就猶如德國希特勒殺掉幾百萬猶太人的理由是一樣的,善與惡的定義是重新值得思考的,一個人如果只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是否應該用別人的犧牲換為代價?

最後結局,薩諾斯在一個沒有人煙的原野上呆呆地坐著,手臂上的萬能手套也消失了,因為他完成了他的使命,但是當他坐在那裡的時候,孤獨地坐的時候,他之前犧牲他親人的生命換回他的理想,他是否在沉思這一切是否值得?這是一個比較深層的問題,不知道有多少觀眾能夠體會?

整部電影在爭奪寶石的過程中,在交給壞人手上的困擾時,都是因為受到親情的壓力而妥協,這種用個人親情的壓力而損失其他宇宙中人的生命的代價,是非常不值得認同的,偉大的精神力量是犧牲小我而完成大我,而不是為了挽救小情小愛犧牲了宇宙中其他的人的性命,這群英雄真的不是十分可愛,這也是這部電影中,應該無法讓部分觀眾得到認同的主要原因。

《復仇者聯盟》共有三集,《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 I》(Avengers: Infinity War – Part 1)與《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 II》(Avengers: Infinity War – Part 2)這兩部片名,2016年7月,漫威影業透露,《復仇者聯盟3》將不會分為上下兩集,使得片名中的「I」和「II」被刪掉,這也讓第二部電影將重新命名。兩部電影同時拍攝,於2017年1月在喬治亞州費耶特郡的松林製片廠開拍,並在蘇格蘭附加拍攝。這也是首部完全使用IMAX/阿萊新2D數位相機拍攝的電影。

 

 

《異星智慧》(LIFE) — 實在是沒甚麼智慧與營養的電影

《異星智慧》(LIFE) — 實在是沒甚麼智慧與營養的電影

預算5800萬美金,長一小時四十三分的《異星智慧》電影是Sony / Columbia 發行出品。《異星智慧》原定於2017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後延期至2017年5月24日,避免與《亞瑟:王者之劍》和《金剛戰士》競爭。之後,美國檔期又改回2017年3月24日,這是為了避免與《加勒比海盜 神鬼奇航:死無對證》競爭,這也印證了美國八大電影製片廠彼此之間的競爭默契。

異星智慧

近來一連串的外星人電影出現,也許是延續2012年世界末日的聯想,大部分恐懼的成分居多,具有像是近期電影《異星入境》(Arrival)的探討一些「時間」、「人性」議題的卻沒有,實在有些讓人失望。

異星智慧3

電影是在倫敦的薛珀頓製片廠(Shepperton Studios) 2016年7月19日正式拍攝,正式上映最先於2017年3月18日全球首映。

異星智慧

故事基本上,是外太空生物遇上一群在國際太空站研究外星生命的太空人,不料培養出的外星物種卻突破封鎖,大開殺戒,眾人一面要想辦法對抗怪物,一面要在時間來不及之前力求生存逃生。電影開始時,外星生物在多次實驗中沒有動靜,就顯示出相關人員的輕忽與不專業,也猜到必然後面災難連連,所以最後工作人員及衛星站全毀,而殃及地球的未來,一點也不令人吃驚,只覺得是個笨蛋觀眾在看電影,全是長久以來外星災難電影的翻版,了無新意。

異星智慧4

當看到編劇保羅韋尼克(Paul Wernick)及雷特瑞斯(Rhett Reese)親自解釋結局為何如此安排的原因,更是令人生氣。雷特瑞斯坦言從草稿到最後一直是這個結局,注定給了地球一個悲觀的結局,「我們認為不一定要有快樂結局,只要它是令人滿意的結局就好,至少邏輯上合理、可解釋,因此為了生命的蓬勃發展,其他生命必須被毀滅。」話鋒一轉,雷特瑞斯又表示:「這不一定是結局,只是為了建立一個可能的續集。」說:「如果卡文在地球上擁有無限的食物供應,能夠倍增成長、繁殖,會變得可怕嗎?」不過他們還未有具體想法及可能性,續集仍在構思當中。這種賣弄的編劇手法真的不可取。

異星智慧2

電影一開始外星生物「卡文」先殺掉最受歡迎的明星「死侍」萊恩雷諾斯,「這種死亡劇情並不常見,發生在這位電影巨星的角色是好的,會給觀眾意識到『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他也真是出乎觀眾的想像,也冤枉了這位明星的地位。

電影當初上映前未安排任何媒體試片,保密到家,果然上映後,觀眾被火星生物「卡文」嚇慘,尤其最後震撼的結局掀起熱議,編劇保羅韋尼克(Paul Wernick)及雷特瑞斯(Rhett Reese)親自解釋結局為何如此安排。編劇雷特瑞斯向外媒《Thrillist》表示:「我們希望外界定義《異星智慧》是部科幻恐怖片。」因此不同於其他科幻電影,最終火星生物卡文沒有被消滅,反而在太空船上殘暴殺光幾乎所有的船員,最後甚至降落在地球繼續殘害人類。如果一部電影不能給觀眾正向性思考,而一味用恐嚇驚悚手法嚇觀眾,這是典型的恐嚇威脅主義,將外星生物與人類的接觸畫下危機的可能。這就是一部不可推薦的爛電影。

異星智慧1

 

 

 

 

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

聶隱娘之「躡癮郎」

這部電影導演真正詮釋了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概念,不得不給予他刮木相看。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一些法國導演團體給予它們自己的電影風格的稱呼,當時主要受到義大利新寫實主義與古典好萊塢電影的影響,而自創一格的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電影是當時影評人對法國新浪潮電影的稱呼,它的特色在於導演不只主導電影,更成為電影的作者和創作人,處理風格特色包括快速切換場景鏡頭等創新剪接手法,或是像「跳接」,在整體敘事上製造突兀不連貫效果法國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路易·馬盧(Louis Malle)、楚浮(François Truffaut)、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埃里克·侯麥、克勞德·夏布洛與賈克·希維特(Jacques Rivette)等人。

電影聶隱娘真正達到了法國新浪潮的要求,無怪乎在法國失傳的新浪潮電影在台灣出現後,入選第68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也在主競賽單元的作品中獲得最佳導演獎。

鎳海報

這部電影故事,按照新浪潮的遊戲規則,真是看不懂,說是改編自唐代作家裴鉶的傳奇小說《聶隱娘》,但是不知原作是否也是如此抽象難懂。耗資新臺幣4億5千萬元的製作,長90分鐘,換算每分鐘製作費500萬台幣,讓很多台灣導演羨慕的流口水,因此它的畫面品質能夠如此安排。

鎳一

大家都對這部電影有非常濃烈的好奇心,因此放映首日台北票房為新台幣250萬元,全台連鎖影城總票房新台幣600萬元,而首周末全台票房近新台幣2000萬元,開出紅盤,登上同檔期新片冠軍,在8月27日中國上映,票房也開出近新台幣2億1000萬元佳績,實在不錯,大陸觀眾和台灣觀眾一樣有水準,按照電影發行後的總收入必須是製作費的2.5倍才能賺錢,這部電影顯然還有後市可期。

鎳鎳

談談電影的製作與設計

電影中文言文與白話文參雜,可謂中西合併,讓人敬而生畏。 電影故事談唐代人物,安史之亂後的唐朝,藩鎮割據,卻是現在人物角色動作,可謂古今同樂。 服裝講究,人物造型特殊又具現代之風,面具更有法國服裝秀的設計典範,真是電影裝設一絕。

鎳面具

電影背景聲音蟲叫鳥鳴之大聲擾人,可謂同步錄音處理之獨創。 對話中不時出現阿父、阿母、阿兄、阿窈等語,讓人時空錯亂,以為到了九份。 人物說話有時文言語體,但是有時對話者卻有以日常白話習慣回答,真是創新獨特之時空平行宇宙。 電影35分鐘前是文言文劇情,之後語體混雜,最後變成白話文,真是創新手法。 男女兩人帳中對話,不時失焦,有輕紗亂飄,亂人視線,觀眾辛苦,也是一絕。

IMG_5537   IMG_5535

場景季節不分,背景植被時而台灣亞熱帶樹木,時而中國南方環境,又發展在中國北方主戲,人物的交通空間算是超時空距離。

鎳逆

法國之名影評人巴讚稱,美麗的畫面如果和劇情無關,是沒有意義的作為。為了取景之美,不講劇情合理性,有點荒謬劇的效果,也符合新浪潮的述求。

鎳

影像變化想擺脫中國文化的束縛,卻形成不倫不類的文化素質,正如同導演本人於文化部舉辦慶功記者會上公開所說,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文創」這個詞,他強調「文化就在日常生活中」,同時認為台灣早有很好的文化,而「台灣味」就是文化。他激動地表示,「根本沒有『文創產業』這個詞,這是錯的!從頭到尾都是錯的!」不需要特別創造一個「文創」這個詞,「那是騙人的!」這番談話真是神奇。

男主角不會演,面無表情,動作生硬。

攝影場景是唯美論,拍的奇美,卻無法幫助劇情陳述。

美術設計中規中矩,卻毫無意義。

電影中過多的剪接淡入淡出,也是特色。

追殺戲中背景有蘆葦,不知演員到了何處?台灣?

所謂的禪道?不知是否為蟬到?

坎城影展定位這部電影不知標準為何?純是新浪潮的膜拜?

此電影可謂

時節無章  美的無趣  動的無聊  殺的無理  打的無勁  演的無情  猜的辛苦  話語無定  拍的無知  舞的神奇  族情無序  視線不清  人物無格  服飾創新  季節不分

總統馬英九頒贈「二等景星勳章」給導演不知是國民外交之功?還是票房賣座之功?還是因為法國人喜歡的關係?這電影和台灣有什麼關係,是表現台灣導演的實力?還是台灣文化電影中內容完全和台灣人的現在無關!神奇!

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