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連結
關於作者
程予誠博士
台灣電影教育學會理事長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教授
專長:數位影視產業與科技
著有:「電影敘事影像美學:剪接理論與實證」、「行銷電影」、「網際傳播:對網路、人、組織的未來影響」、「新媒介科技論」、「傳播帝國:新 媒介帝國主義」、「線纜傳播:科技原理與經營管理」、「現代電影學:開啟成功票房的鑰匙」。
《幻術》是講述發生在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前夕,至今仍充滿許多謎團的 319槍擊案的懸疑劇情,故事雖然根據以前檢方調查,射擊陳水扁的犯案兇手陳義雄已於案發 10 天之後畏罪自殺,溺斃於安平港,但電影《幻術》依然很想表達對這事件後面前總統李登輝的定位。
已經過了15年仍眾說紛紜的神祕謎團,對許多成年人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電影剛開始並沒有馬上直接進入槍擊主題,而是剖析槍擊案的政治人物背景與過程,電影前半段花了大篇幅描寫「前總統李登輝」的政治生涯,及與國民黨幾十年來的關係變化,有趣的是,《幻術》中從李登輝年輕接受高等教育、赴日從軍參與戰爭,加入國民黨,被蔣經國重用進入權力核心,不論是接任黨主席、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跟宋楚瑜之間的恩怨情仇,甚至是政治圈本省與外省之間的矛盾或面對中國的態度等大小事,都被編導看作是「319槍擊案」的背後關鍵因素。
演員石峰詮釋老謀深算的李登輝算是張握部分重點,不論是自詡為「出埃及記」的摩西,或者是幾場面部表情特寫,配上他的蘇機要秘書的作為,有意思清楚明確的暗語對話,都成功讓這部電影在最後讓觀眾對那抹意味深長的微笑,心中癢癢的想說出那個字。
這部國片題材應該具有非常的可看性,可能會吸引許多想一窺真相的觀眾去了解最具爭議的選舉319槍擊神秘案,如何被電影詮釋的內容。
這部電影描寫的都是真人真事、實名實姓的鮮活人物,因此在講述這一個類似神秘犯罪刑案中,製作的人必須非常小心,以免犯下公然毁謗罪,這部電影所採用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坊間流傳已經知道的內容,除了一些特定影涉知名人物指名道姓外,其他的表現尚屬平常。
編劇在開始李登輝與日本友人的視訊對話開頭,暗指幾本書中的玄機,及結尾又是日本友人的視訊問候,這都是編劇的手法,值得稱讚。但是電影在製作技巧上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首先它的音樂配樂用許多特定的歌曲,破壞了整個電影的基調,不光是他音樂音量與應用的比例出問題,許多人物演員的相似程度相去甚遠,同樣的他們的演技也是一大考驗,所以這部電影看起來必須有非常好的想像力,才能將這部電影跟記憶串連在一起,不得不佩服製片者在企圖心展現過程中,想去描述這樣一個看似解釋槍擊案的故事,卻是卻可能無法給予合理的陳述,尤其最後片尾的字幕撇清關係,這是非常冒險的方式。相信製片者一定也是非常用心花費非常多的腦筋去思考如何拍這部電影,顯然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勇氣可嘉。劇中以劍道象徵權力的爭奪過程相當有創意的做法。
無雙(Project Gutenberg)是一部2018年香港犯罪動作片,以偽鈔集團為題材,由莊文強導演,麥兆輝任藝術總監,黃斌監製,周潤發、郭富城主演,預算3億港元。
這部港味十足的跨國犯罪動作片,講述畫師李問在泰國被捕,香港警方將他引渡回港讓律政司檢控之際,國寶級”畫家”阮文前來保釋,雙方達成協議,如果李問能供出偽鈔集團主腦”畫家”真正身份,便可轉為污點證人保釋。警方逼供李問,於是李問說故事回溯至1990年代的溫哥華。李問和阮文本是對情侶”畫家”,李問作品寂寂無名,兩人生活窮困潦倒,李問遂偷偷製作假畫維生,卻被阮文識破而感情破裂,此時恰巧其作品給”畫家”看中,且獲高價邀入偽鈔集團,跟眾偽鈔「專家」遊走歐亞北美,找尋破解1996年新版美鈔所有防偽技術,而成功製造出高級仿真「超級美元」。與此時,賣偽鈔中也遭受其他集團血腥屠戮,李問多次逃走,最後被陷害入獄,這是他向警方和盤托出期間”畫家”故事,說出以”畫家”為首的犯罪集團,成功掌握製造超級美鈔的技術,而警方希望找出首腦”畫家”。
電影「刻斧之痕」的原因有幾個方向來討論:
結論
這部電影劇情邏輯有上面幾個問題,與其說是郭富城在講故事給警探聽,不如說是編劇講給觀眾聽,兩個目的都是「要誤導聽眾與觀眾」,好萊塢的編劇原則:「不能讓觀眾猜到下一場發生的事情,尤其是結局」。但是好萊塢劇情中間埋有許多「伏筆」,因此最後能「扭轉」情節是有跡可循,是合理且令人口服心服的技巧。
這是典型的香港警察電影,只是用一個藝術電影似經過非常包裝設計的手法與劇情來吸引觀眾的注意。最後真正的故事顯示出來郭富城原來就是身為”畫家”的印偽鈔的集團負責人,而他所謂的女友,原來只是他的鄰居而已,而他的印刷工人,也就只是印刷工人而已,而不是之前周潤發帶領的一群印偽鈔夥伴,突然在泰北邊境搖身一變成為藍波英雄。
所以整部電影講法非常怪異,用許多場景與無厘頭的對話讓觀眾關注下面發展,但是整體看來,彼此之間銜接支離破碎的操作,當然最後編劇推說,這是郭富城自己編的故事,但是這也說明其實編劇是編給觀眾去看的,編劇應該在後面偷笑,你們都被我騙了吧。
第五毀滅 (The 5th Wave)
今年第一部好萊塢爛電影
有「冥王星殺手」之稱的美國天文學家布朗(Mike Brown)與同僚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努力多年,有了重大發現,發現太陽系新行星暱稱為「第9行星」(Planet Nine)的新星體存在證據,但因太遠及太黑,尚無直接觀測的證據,但是對於宇宙的想像又有新的認識,宇宙中行星上面會有甚麼迎接來自地球的訪客?
電影《第五毀滅》(The 5th Wave)是對新聞後的聯想,全球知名天文物理學家霍金,曾用哥倫布抵達美洲大陸比喻外星生物造訪地球時,人類可能跟當年的北美原住民同樣的下場,我以為電影是如此!!!
劇情可能性
說的是外星人攻占地球發動的五波攻擊,第一波電磁脈衝攻擊後,地球失去所有電力。第二波攻擊引起巨大海嘯,各地海岸線內方圓一百公里全毀,更捲走近卅億人的生命。第三波攻擊則是用鳥類散發病毒,讓九成七的人接觸傳染而喪命。第四波攻擊挑戰僅存人類的信任,第五波則是徹底毀滅。
劇情是由外星人入侵地球開始,他們展開5個階段的佔領地球,女主角Cassie Sullivan在經過前四次的攻擊幸運生存,但卻因為一次意外與弟弟分離,因此她決定深入險境救出她的弟弟。
又是一部小說三部曲改編的好萊塢電影,但就像(飢餓遊戲)、(移動迷宮)、(分歧者)系列一樣,重量不重質,一窩蜂跟進下的高中生商業電影。爛!沒有結尾的暗示續集,令人生氣!!
開始一場戲的誤殺,讓觀眾以為走對了戲院!接著到了回憶家庭,觀眾以為是家中親情戲!以為是親情戲是主軸戲!被騙!接著森林中逃生,莫名其妙的知道外星人如何波段式進攻,觀眾就不知道這是什麼戲了,直到男女主角森林中車中之愛的近景臉部特寫相吻,才知道這是青少年的濫情戲!在槍戰中遇見,不管危機,擁吻好幾秒(以為是007電影),觀眾席中,聽到許多人冷笑不已。
主題重點
電影重點不是要講 5 毀滅方式,第 1至 第4 波的攻擊都只是輕描淡寫,分別是: 1. 黑暗 (Darkness):電磁脈衝攻擊,奪走所有電力,斷絕一切機械運作; 2. 大規模破壞 (Destruction):引發海嘯等天災,摧毀海岸線內60英里距離,捲走無數生命; 3. 病毒感染(Infection):釋放瘟疫病毒,並令利用禽鳥散播,讓97%的人接觸傳染而喪命; 4. 侵略 (Invasion):不受病毒感染的人類,會遭寄生體控制意識,襲擊其他人類。5.人殺人。是講一群年輕人成為救地球英雄,編劇真的智商很低。
用猜的也知道軍人是外星人!但是半外星人、半人類的男主角用一句話說看見女主角,就把外星人的哪一半關閉了,天啊!他以為觀眾智商上很低!用小孩、青少年訓練成軍人,真的不知道真槍有多重?用的可能性?片中真的像是打電動遊戲?
劇情不合理,演員勉強稱職,場景還可以,特效差不多一樣,海嘯、地震、外星太空船沒創意。談希望、戀情、人性的講法,非常勉強。
可看??
有人問我,看科幻片有什麼好處?我回答,讓人心胸開闊,知道宇宙其實很大,一定有許多人不知道的事情,人在地球上的你爭我奪其實真的好笑!有人說,地球在宇宙中超過一千億的星球中,只不過是個「鼻屎」大小的地方,我想想,你爭我奪的政治紛擾,真像「鼻屎」中的微生物在搶食鼻屎中的大便,好笑!!
在宇宙中來來往往的外星生物,一定覺得有趣!
看這電影真是無趣!